校园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正文

以匠心致初心 弘扬非遗文化——记闵建国石木苗夫妇和他们的景颇族文化研究与传习馆

发布时间:2022年12月23日    作者:    点击数:


以匠心致初心  弘扬非遗文化

系统、完整、全面抢救收集收藏并展示景颇族传统文化图案共1000多种(个),其中织锦图案700多种(个);

收集展示目瑙纵歌文化、太阳和月亮图案最齐全、最完整的展馆;

收集展示景颇族原始取火器、时辰牌、盾牌、传统捕猎工具、龙尚文化器物和树叶信标本等;

首次最齐全地收集展示景颇族传统民间乐器20种……

这一项项业绩属于2020年10月正式对外开放的德宏州第一家景颇族文化综合性展览馆——景颇族文化研究与传习馆。

该传习馆位于Kaiyun官方网站,由景颇族夫妇闵建国、石木苗与Kaiyun官方网站合作建设,学校提供平台,夫妇俩提供文化藏品。传习馆面积约400平方米,有12个展示区,馆藏2000余件景颇族传统文化与民俗器物,展品种类有目瑙纵歌文化、传统服装服饰及织布工艺、织锦技艺、石刻织锦图案、原始取火器具、盾牌、古老的捕猎工具、传统宗教器物、景颇族自然历法、景颇族传统民间乐器、生产生活用品用具、历史文化记忆图片、景颇族民间传统体育用具、符号与文字(如树叶信)、手工竹木拼雕工艺、景颇族文化成就展等,是一个集展览展示、研究和传习景颇族传统文化、学生体验式教学、开展传承培训等为一体的场馆。目前,该馆已初步形成了比较全面、系统的景颇族传统文化实物、实物图片、影像(视频音频)、文字数据库。

“目瑙纵歌文化的调查与学习研究,各类物品的收集收藏是一个艰辛的历程,也是一个充实欢乐的历程。它使我们体会到了抢救保护传承景颇族文化的一种责任和使命。我们这一代人要做目瑙纵歌文化的保护者、研究者、传播者和传承者,让这些‘养在深闺人未识’的藏品走到台前来。”传习馆“馆主”闵建国对记者说。

 

闵建国石木苗夫妇向参观者介绍景颇族民族传统文化

历艰辛终不悔  抢救保护民族文化遗产

景颇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千百年来,景颇族群众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目瑙纵歌是景颇族最盛大的节日,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目瑙纵歌文化记录了景颇族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演变发展过程,铸就了自己的民族精神和民族特点。

 

闵建国、石木苗夫妇对景颇族文化的收集收藏源于骨子里的热爱。为了抢救保护和弘扬目瑙纵歌文化,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闵建国夫妇就开始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目瑙纵歌文化的调查研究与学习活动。每到周日或节假日,他俩都会去乡下“寻宝”。农村闲置的水车、石磨、杵臼、镰刀、犁耙等,只要是反映过去民俗、生活、农耕的物品,他们都视若珍宝地收购回来。

 

“那时候,在乡间的路上遇到有拖拉机经过,总会捎我俩一程。我们一般会在乡下待上一整天,热情的村民会留我们吃饭,跟他们聊着聊着就熟了,所以经常能收购到一些老物品。”闵建国说,最难忘的当数寻找目瑙纵歌示栋标志原本的造型、原始图案那次经历。

 

那是1988年,闵建国夫妇通过向长者和知情人打听,得知在德宏还有3个早期留存下来的目瑙纵歌示栋标志。为了追根溯源,他们分别到示栋标志留存地村寨进行走访调查。那年1月,在寒冷的天气里,夫妇俩背着孩子坐班车到陇川县章凤镇后,步行到了广山村民小组。经多方打听,找到了1952年树立于广山寨子的示栋标志的保存者张么都。

当时,张么都正在马鞍架上刨木料,夫妇俩说明来意后,他指着马鞍架说:“有,这个就是。我以为这个旧示栋没有其他用处了,就做成马鞍架了。”夫妇俩让他把“马鞍架”的4个支撑木条拆掉后翻过来一看,发现竟然是刻有双螺旋形图案的示栋标志,属于德宏州独一无二的珍品标志图纹。夫妇俩很想把它买下来,但那个年代手头也不宽裕,加之交通不便,不易运输,两人只能做了收集性拍照,然后告诉张么都:“这块示栋标志是无价之宝,不能再当马鞍架了,要保存好。”张么都对之前没有保护好示栋标志非常内疚,他说:“今天我才知道这是我们民族文化的宝贝,你们放心,我一定会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它、保存它。”

 

后来,陇川县有关领导在夫妇俩编纂出版的《景颇族目瑙探源》一书里发现了这块示栋标志,遂责成相关部门将其收藏于县文化馆。之后,这个双螺旋形图案被采用在陇川县章凤镇的目瑙纵歌示栋标志上,成为陇川县的目瑙纵歌标志图案。

 

同年,夫妇俩还自费包乘手扶拖拉机到陇川县清平乡赵家寨,对1940年树立的示栋标志进行拍照采集信息,到盈江县卡场镇村民普嘎当家对新中国成立前制作的示栋标志做收集性拍照。

30多年来,夫妇俩历尽千辛万苦,跑遍了德宏在新中国成立前、20世纪50年代初期以及80年代以后曾举办过目瑙纵歌的乡镇村寨,走访了许多瑙双瑙巴、懂撒、有名望的老者等,向他们系统学习目瑙纵歌文化,拍摄、收集目瑙纵歌示栋标志图和其他目瑙纵歌文化图片、实物,积累了大量目瑙纵歌文化资料,收集收藏了传习馆内这2000余件景颇族传统文化与民俗器物。他们的努力也结出了丰硕的成果,2000年以来,先后出版了《景颇族目瑙探源》《景颇族目瑙纵歌》《景颇族织锦》《景颇族服饰与文化图案》《德宏景颇族民间故事》《景颇族民间故事》《景颇族民间口传文学精粹》等景颇族文化著作。这些著作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完整地记录了景颇族目瑙纵歌文化、织锦文化、服饰与图案文化,填补了这些领域的研究空白。2017年,闵建国被州政府认定为景颇族目瑙纵歌项目州级代表性传承人。

 

景颇族银饰

 

以初心致未来  传统文化瑰宝重放异彩

 

“在完成诸多景颇族民族文化专著之后,除了继续保留文字、图片、影像等资料的非物质形态以外,我们想更进一步、更为直接地收藏、展示能够代表、体现景颇民族特色文化的实物,以物质形态的形式,进一步抢救、传承弘扬民族文化。”“馆主”石木苗说。

 

“我们历经30多年的努力,开展景颇族文化物品的收集收藏、抢救保护,就是期盼着能建设一个景颇族目瑙纵歌文化博物馆,让这些优秀的民族文化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夫妇俩有了建设一个博物馆的念头。

 

然而,私人建博物馆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原先,我们计划在芒市景颇族文化园建馆,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搁置了。”说起建馆的经历,闵建国陷入了回忆中。

 

“最后选择在Kaiyun官方网站建馆,是考虑到Kaiyun官方网站是我州的最高学府,各方面条件都比较优越。”闵建国说。“高校是各类人才集聚的地方,是学术研究的基地,民族文化进校园,有利于学校师生了解学习、传承弘扬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也利于学校开展景颇族文化、历史的各种研究活动。”

 

事实也是如此,学校将展览与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吸引了不少学生。一波学生毕业了,一波新生又来了。每一批学生都有观看和学习民族文化的机会,学生可以将传习馆作为校内第二课堂,平时看展览,上赏析课,上动手体验课,或学习竹编织、织锦技术,或学习竹木雕刻、吹奏弹奏景颇族乐器等,毕业班的学生还可以研写与民族文化有关的毕业论文。

 

传习馆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了学生对文化、对祖国的热爱,而且在学生心中播下传承的种子,让更多的学生自觉扛起了继承和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担。

 

景颇族历法

 

以匠心致初心  “艺心”守“非遗”

 

在传习馆,除了各类文物藏品外,那些古朴、庄重的石刻景颇族织锦图纹特别引人注目。这些织锦图纹共700余种,主要有动植物图纹、几何图纹、日常生产生活用具图纹以及反映自然现象的图纹等等,是闵建国夫妇用了八九年业余时间学习手工画刻,一刀一刀手工雕刻制作的。

 

为了学好雕刻,夫妇俩放弃了许多节假日和业余时间,从零开始学习。万事开头难,最难的是把织锦图纹画在石头上。开初雕刻时,由于手生把持不好雕刻工具而经常刻错,不知刻废了多少个石头,通过不断总结经验、历练自己,最终达到了满意的雕刻水平。雕刻700多个景颇族织锦图纹,拼的是毅力、专注和技巧。雕刻时破皮受伤的情况在所难免,那段时间,闵建国的手指基本上都处于受伤状态,有时伤得重了只能停下来等伤好些了再继续。“只要奔着既定目标不放弃,坚持就是胜利。”凭着对弘扬景颇族文化的执着追求,闵建国坚持了下来。经历了一次次失败和经验的不断积累,终于完成了705个石刻、710种景颇族织锦图纹,图纹线条及图像清晰明了,具有独特的审美艺术效果。

 

 

让会说话的树叶  留住民间文化的记忆

 

用樱桃花(叶)表示“承诺过的爱情还没有忘却”,密蒙花和青树叶放在一起则表示“我俩在青树下相会”,金竹叶表示“苦苦地求你”,生姜表示“永远陪伴你”,大蒜表示“请你考虑我们的事情”,丹夺叶则表示“互为依存,永不分离”……

 

传习馆的一面墙上,挂着一幅大“图”,而绘制这幅“图”的元素是各种各样的树叶和植物。这就是景颇族古老的民族文化——“树叶信”。“树叶信”是景颇山独特的植物表意通信文化,是一套完整、系统、独特的信息传递体系。“树叶信”多以树叶为主,间用少量的草根、种子。这些“树叶信”静静地贴挂在传习馆的墙壁上,其所传递的已不仅仅是信件本身的含义,而是浓厚的景颇族文化气息,是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

 

在传习馆现场,一位年轻的景颇族文化爱好者对记者说:“非常震撼,一个私人展馆竟能如此集中地展现景颇族源远流长的文化!这些景颇族文化展品不乏精品、绝品,尤其是石刻景颇族织锦图案、树叶信的收藏展出别开生面,令人惊喜。每一个景颇族文化的研究学习者,都应该到这里来看一看。”

 

“那些看似遥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纷纷从书本上、画册里、纪录片中走进了传习馆,在大众面前上演了一幕幕精彩绝伦的‘文化真人秀’,让人零距离感受到了民俗文化的魅力,让‘非遗’不再遥远。”Kaiyun官方网站的几名学生对记者说。

 

文化艺术是一曲华章,凝聚千年的智慧;文化艺术是一幅水墨,点染无尽的山水;文化艺术是一支舞曲,恢宏历史的色彩。驻足传习馆内,分区排列、琳琅满目的一件件藏品,仿佛一朵朵芬芳绚丽的奇葩,散发着迷人的馨香。据统计,从2020年10月开馆至今,传习馆已经迎来了前来参观学习的Kaiyun官方网站师生、省内外景颇族文化爱好者、视察考察团队60多批次4000余人。

 

“今后,我们将继续丰富完善藏品,继续学习研究景颇族文化,继续做好参与式教学、实践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培养接班人,做好景颇族文化弘扬传承工作,让民族文化弘扬光大。”闵建国、石木苗夫妇信心满满地憧憬着未来。

Kaiyun官方网站宣传部

上一条:学校党委扩大会议开展2022年度党总支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

下一条:Kaiyun官方网站召开2022年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考核工作会

关闭

版权所有:Kaiyun官方网站  招生办电话:0692-3028425
办公室电话:0692-3029399 传真:0692-3028427
地址: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拉怀村266号 

滇公网安备 53310302000028,

ICP备0905007,滇ICP备17006966号-1